2007年11月11日 星期日

[BOOK]黎智英 生意1

黎智英 生意
第1章 我做生意的心得

唉,無用的

  有些讀者叫我不要再寫飲食、政論、生活小節和似是而非的新詩,要我多講做生意的經驗和心得。他們可能以為我做生意有些成就,便一定有什麼秘訣可以跟他們分享,傳授幾招做生意或管理的辦法。




  讀者的意見永遠是對的,我當然會在這方面用功。不過我可以告訴大家,除非你是我,處於我做生意的時空,否則我的心得和概念是無用的呀;硬套我的辦法,你不見得知道該從哪裡入手。就算是我自己,過去的心得和概念對現今的工作也沒有半點幫助。

  我見過不少美國著名商學院的教授,國際財經雜誌的名記者和編輯,以及暢銷商業書的作者;在這些猛人當中,我便看不到有多少是真正做生意的材料。這當中有一小部分人可能會成功,但不是因為他們懂得做生意,而是他們對人、對事都有點辦法。事實上,這些猛人當中,好些都做過生意,而以失敗收場,終至做回老本行 —— 講生意,而非真的做生意。

  當然,別人的心得和概念可以借鏡。不過,做生意不是在實驗室裡做實驗,因此很難重複別人的做法;我們可以做的,是從別人的經驗中得到啟發,並全心投入生意。僥幸成功了,方法還是自己創造出來的。

  創辦佐丹奴之初,我向麥當勞、班尼頓(Benneton)、瑪莎百貨(Marks & Spencer)偷師,最後悟出了以「簡單」(simplicity)解決困難的道理。那時,我發覺麥當勞的菜單選擇不多,因而體悟到集中賣暢銷貨品的好處。

  這個做法要顧客犧牲「選擇」,這是個很大的犧牲,卻簡化了運作程序,替顧客創造出更大的效益 —— 加快補貨的速度、提升品質;兩者足以補償減少選擇帶來的損失,創造出令人驚喜的成果。

  班尼頓的衣服色彩繽紛,永遠散發出新鮮感,讓人禁不住要走進店裡去看看。無論是衣服設計還是經營概念,班尼頓都非常成功,可是對我來說,我從班尼頓學到的東西只有一個,那就是大膽用色,用繽紛的色彩遮掩簡單的設計,令貨品不致沉悶。

  瑪莎百貨一度是英國、甚至是全世界最成功也最有名的specialized百貨公司之一。當時我是英國名牌Jump的供應商,每次路過倫敦都會走進瑪莎觀摩。他們經營衣服和食物非常成功,品質享譽全球,可是,他們的經營手法太複雜,我看來看去也看不懂,無從偷師。

  我找過研究瑪莎經營之道的書來看,著名的管理學專家謝家駒博士寫的瑪莎成功要訣也看過了,還是不知其所以。不過,瑪莎對品質的專注卻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。當時我想,優越的品質是否遮掩(甚至補償)了他們複雜的經營方法?

  我不喜歡瑪莎的貨品,也不喜歡他們的經營方法,但他們無疑地很成功。優越的品質是否足以彌補,甚至蓋過他們的缺憾?瑪莎同時經營服裝和食物,是相當奇特的結合,從我的角度來看,把兩者分開經營才是合理的作法。

  然而,他們傲人的業績證明他們的做法成功。我參透不了箇中玄機,只好自認敝鄉。可是他們對品質的專注卻給我留下不可磨滅的烙印,此番體會更鞏固了我從麥當勞那裡得到的啟發,更加重視品質。

  向這些成功企業偷師,不消一會兒我便把從中得到的啟發忘得一乾二淨,要不是機緣巧合,他們的經驗對我可以說沒有半點用處。

  什麼機緣巧合?佐丹奴複雜的經營辦法一直讓我很困擾,不知從何下手改善。這樣複雜的生意怎麼可能做得好?一直給這問題困擾,就成為我的機緣。

  沒有這個困擾,我不會從麥當勞有限選擇的菜單得到啟發,亦不會像班尼頓用色彩遮掩沉悶的簡單設計,更不會對瑪莎複雜的經營方式產生疑惑,進而悟出以優越的品質掩蓋缺點,補償顧客的犧牲(譬如減少選擇)的道理。

  一旦明白了簡化生意這個道理後,過去好些想不通、困擾我的問題都自動消失了,剩下的問題也有脈絡可尋,到了這個地步,做生意便變成了一個嘗試失敗(trial & error)、解決問題的簡單過程。其實,只要領悟到問題的根本所在,很多問題就會自動消失,因為那個時候我們已懂得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 —— 渡到彼岸,那已是另一場造化了。

  於此可見,我們是先有問題,才會得出答案。從問題到解決問題的概念,要跨越一道鴻溝。只顧往問題裡鑽,是解決不了困難的,可是一旦創造了答案,問題便會馬上消失。只顧解決困難,無法理出問題的關鍵;只要掌握了關鍵,問題便有答案。

  這話怎說?我的意思是,不要視問題為一道關上了的門,所以拚命去找鑰匙,以為找到鑰匙才可以把門打開。不,關上了的門只是問題的表象,癥結是我們視線的盲點;視線被遮住了,我們因而有困擾,轉移視線,問題便會自然消失。

  以佐丹奴的經驗來說吧,問題太複雜,我想不明白,沒辦法解決;可是一旦我懂得簡化,好些問題便自動消失了。故此,我們不要只顧埋首解決問題,而要創造答案。問題衝擊我們的思維、帶來啟示,就好像物件的影子提供啟示,讓我們知道物件的位置。要是只顧往影子裡鑽,豈會找到物件?影子是視線的盲點,一定要加以清除才能找到物件。

  清除盲點要靠想像力,這便要結合問題的表象(表象不單是外在的,內裡我們不明白的困難也是表象的一部分;看破表象,答案便會浮現)和知識(包括別人成功或失敗的概念),從中得到啟發,最後將之變成自己的概念。有了概念,再從嘗試與失敗中摸索,便可以找到答案。這也正是創造一切答案的過程。

  不要迷信替別人帶來成功的概念(或心得 —— 兩者只是層次有別,前者比後者多些細節),歷史是不會重複的,所有別人用過的概念都是死的。一旦離開了原創者的時空,概念便像從他身上割下的器官那樣,成為死物。我們要靠想像力和親身嘗試,賦予這些概念新的生命,讓它復活。

  看到這裡,你可有些體會?我不是說過了嗎,別人的心得和概念是無用的,現在你相信我了吧?

二○○五年六月九日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